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日前发布。孩子怎么吃零食科学,终于有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也存在零食消费过多,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天津医院营养科主任胡若梅介绍说,数据显示,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零食消费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11.2%上升至近期的56.7%,零食提供能量占每日总能量的10%左右。但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过多或不合理零食消费行为可能增加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发生的风险。
因此,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和健康观,减少或纠正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将有利于儿童青少年从小建立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理念,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终身受益。
据了解,新版《指南》根据年龄段分为三册,分别适用于2-5岁学龄前儿童、6-12岁学龄儿童及13-17岁青少年。
2-5岁
儿童生长发育关键阶段
●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
●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安静进食零食,谨防呛堵;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6-12岁
饮食为过渡模式
●正餐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
●课间适量加餐,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含咖啡因饮料;
●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13-17岁
青春期发育阶段
●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
●学习营养知识,合理选择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饮酒;
摘自:天津网-城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