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让伤者告别伤残厄运
——记天津医院手显微外科一病区主任宫可同
宫可同,天津医院手显微外科一病区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周围神经与臂丛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北手外科分会常委、天津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
他从事手外科工作已经32年,他将大部分的心血倾注在医疗事业中,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使他在医疗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在手外科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成为国内知名的手外科专家。他在手部损伤和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治疗及晚期功能重建、断肢(指)再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及手部疾病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所带领的团队每天都担负着大量的手部疾患及急性开放性损伤的诊治工作,年均收治住院患者2200余人,门诊患者60000余人,急诊手术及择期手术7000余例。手外科的专业特点是绝大多数手术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有些手指末节的血管直径仅有0.2mm左右,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湛的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是难以实现断肢、断指再植手术的。有时手术长达十几个小时,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可他却从无怨言。一名农民工右手拇指严重砸伤无法再植,宫可同在急诊条件下历时8小时成功地完成了本市首例移植足趾再造拇指手术,恢复了农民工的手指正常功能。
他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针对复杂的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开展各种游离皮瓣,提高了创面覆盖质量,较传统的带蒂皮瓣缩短了疗程。在手指、腕部及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及手再造方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为数百名患者保住了肢体,恢复了功能。
作为科主任,他善于做好管理工作,用自己的真心凝聚人心。在科室管理中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两年来先后派遣科内五名年轻医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医院进修学习。这几名医师学习归来后,相继开展并完成了腕关节镜手术;多种复杂、高难度的四肢穿支皮瓣术,并创造了多种新型皮瓣来修复创面。并于2015年华北手外科分会首届青年专题论坛上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在科研方面,他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两项、天津市科技成果奖一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天津市科委科技基金项目一项。目前承担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项目一项。开展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市空白项目四项,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培养了大量硕士研究生,为临床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在他的带领下,手外科荣获2014年天津市“工人先锋号”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