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平,主任医师,天津医院小儿骨科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员,天津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骨科学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委员会常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党天津市委常委、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主任早年通过国家公派留学考试,获WHO奖学金,在加拿大留学5年,师从著名的小儿骨科专家Salter、Wedge和Lettes教授。回国后因出色的工作,曾获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天津市优秀留学人员”称号,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长期以来,杨主任致力于小儿骨科领域的医、教、研工作,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近十年来,他带领小儿骨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闭合复位、经皮克氏穿针固定治疗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明显降低了这种严重骨折并发筋膜室综合症风险和残余肘内翻畸形;应用下肢机械轴理念和Ilizarov外固定支架技术一期矫正儿童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缩短了治疗周期,改进了矫形效果;应用Ponseti方法早期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将治疗时间提前至出生后2周,明显提高了疗效。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发育不良(DDH)是小儿最常见的、致残率高的髋关节疾患,杨主任通过政协提案等多种渠道的呼吁,联合我市妇幼机构,在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于2009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惠及所有6周龄婴儿髋关节B超DDH早期筛查,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早期筛查策略,明确了我市DDH流行病学特征,建立了DDH的分型方法,总结了早期干预措施及其临床效果,使诊疗“窗口前移”,在我市率先实现了DDH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分别获第三、五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一、二等奖。
杨主任坚持应用“核心制度”进行科室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带领小儿骨科于1999年10月建立了由专人负责的病例数据库,存储了所有住院和门诊特殊病例的系列化影像资料,目前已近2万余份;在杨主任领导下,小儿骨科不仅坚持了多年来每周三上午的全科查房、术前讨论的传统,并且建立了术后回顾制度。术前讨论时,青年医师在查体和对影像资料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提出诊疗意见,高年资医师对治疗选择进行深入的讨论,甚至争论;术后回顾时全科对每例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些措施对小儿骨科临床诊疗水平的持续性改进,青年医师和进修医师的教学培养以及科研思路的建立与实施起了积极作用,提升了学科核心竞争力。2014年小儿骨科的入院患儿达到2002例,手术1902台次,其中外埠慕名前来就医的患儿占43%。
杨主任担任中华小儿外科学会常委、小儿骨科学组长,成为全国小儿骨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团结全国各地的同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继续教育和学术活动,联合国际内固定学会(AO)成功举办了不同类型的AO小儿骨科讲习班,尤其是在贵州、青海和宁夏举办的讲习班,有力的推动了边远地区小儿骨科事业的发展。在杨主任积极的协调下,自2008年开始的全国骨科学术大会(COA)设立了独立的小儿骨科会场,使小儿骨科进入了骨科大家庭,通过在全国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上与成人骨科医生的交流和分享,对传播小儿骨科疾患的病生理特点、规范小儿骨科诊断与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杨主任联合北美小儿骨科学会、欧洲小儿骨科学会共同创建了COA小儿骨科国际教程,这些努力积极地促进了全国小儿骨科事业的发展,获得了全国小儿骨科同道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std diseases
read free std testing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