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信龙,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创伤学分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他注重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2014年主研完成、在研各级课题16项,其中2012年《废用性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骨改建活动的研究》获2012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科技成果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147篇, SCI收录39篇,EI收录3篇,主编和参编专著、译著4部。主编《骨科临床诊断学》,副主译《创伤骨科学》上下卷,副主译《实用美国骨科医师手册》,主译《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学》五卷。担任临床和影像医学专业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骨科学讲授课程。2011-2014年带教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
作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天津医院)骨科学带头人、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骨科学学术带头人,在临床工作中,致力于骨科疾病的诊疗和教研,对于脊柱外科、创伤骨科、骨折内外固定和生物力学机制、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和发病机制、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机制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和治疗特色手段,疗效显著。经常参与院内、外专家会诊,组织主持危重病人抢救治疗工作,得到全国骨科专家和同道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作为一名医生,他对专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8年如一日,心系患者,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 他的专家门诊总是排满了慕名而来的病人。作为骨科专家,他更是第一时间冲到了临床急救工作一线。2003年我市爆发SARS疫情,他赶到海河医院疫区,积极投身筹建规划工作,因业绩突出,被市政府授予天津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在爆炸伤、群体车祸伤事故发生时,他亲临现场,指挥抢救工作,挽救了大量病人的宝贵生命。他就是这样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热爱的医学事业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卫生战线的工作者的光荣责任。